形態(tài)特征落葉喬木。樹冠高大,高12-15米,較高可達20米。葉為二回羽狀復 藍花楹照片集錦(21張) 葉,葉大,羽片在16對以上,每一羽片有小葉10-24對,羽狀,著生緊密;頗為秀麗,小葉長約6毫米。圓錐花序,枝端著生或腋生;花鐘形,長25-35厘米;淡紫色,花期春末夏初。果為蒴果,圓形稍扁,淺褐色,直徑約5厘米。開花時葉落盡。此樹別名,因其葉似蕨;又名藍霧樹,木材暗褐色。[2]花期春末至秋初,開花時葉落盡。蒴果木質(zhì),卵球形,稍扁,淺褐色,直徑約5cm,種子小而有翅。木材暗褐色。花色有白、粉紅、藍紫、紅色;以淡紫色較美。花冠紫藍色,開花時,串串紫藍,花朵密集,呈唇狀,長約5厘米,每年花開兩次;較好次開花始于5月上旬,盛于6月中旬,終于7月上旬;第二次開花始于8月下旬,終于10月中旬。藍花楹木材是優(yōu)良的雕刻工藝原料。藍花楹木呈灰白色,有直紋理,較軟,無樹結。易干,常在未干時用于旋木和雕碗。西昌學院藍花楹組圖[1]拉丁名:Jacarandamimosifolia花語:藍花楹,絕望中等待愛情。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植物形態(tài)中國植物圖像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提供并參與編輯藍花楹全株(3張)藍花楹枝葉(2張)藍花楹花果(6張)2生長習性好溫暖氣候,宜種植于陽光充足的地方,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在一般中性和微酸性的土壤中都能生長良好。陽性,喜高溫干燥氣候;抗風,耐干旱,不耐寒。小苗圖其蒴果成熟期為11月,采后置于無風處曝曬或堆放;曬干后貯藏至翌年3月,在氣溫在20℃上下時播種,但種子發(fā)芽率僅5%左右。藍花楹扦插繁殖在春秋兩季均可進行,選擇中熟枝條作插穗,生根率高。藍花楹的組織培養(yǎng)也較易,我國一些科研單位已應用實生苗的莖頂和莖段為外植體,繁殖出了大量試管苗。[1]3分布情況原產(chǎn)熱帶南美洲(阿根廷、玻利維亞、巴西),目前我國四川南部(主要是西昌市)、兩廣、云南南部、海南、福建等地引入栽培。其中西昌市市委、市政府傾力打造“五彩西昌”,而其中一彩,就是在城市核心區(qū)的一環(huán)路、航天路,以藍花楹為主,打造西昌獨具特色的紫色浪漫情調(diào),提升西昌的城市形象和文化品位。[3]西昌市航天北路的藍花楹作為四川省涼山州唯一的本科院校,西昌學院校園里也有一批藍花楹栽植,成為一道獨特而美麗的風景線。[4]西昌學院校園里的藍花楹西昌學院的藍花楹大道藍花楹是南半球特有的樹種,原產(chǎn)地巴西,與開滿紅花的鳳凰木并稱“雙影 藍花楹(5張) ”(紅影樹指鳳凰木,藍影樹即藍花楹)。遍布澳洲,布里斯班將藍花楹指定為市花。藍花楹根系不深,抗臺風能力差,所以不適合大面積種植。[1]4栽培管理藍花楹用播種、扦插、組織培養(yǎng)等方法進行繁殖。溫度與光照藍花楹原產(chǎn)于美洲熱帶,喜溫暖濕潤、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不耐霜雪。適宜生長溫度22至30℃,若冬季氣溫低于15℃,生長則停滯;若低于3至5℃有冷害,夏季氣溫高于32℃,生長亦受抑制。喜光,能耐半陰。藍花楹土壤與施肥喜肥沃濕潤的沙壤土或壤土,定植時要施足基肥,成活后春秋兩季各需追 藍花楹美圖(2張) 肥1次,每年早春進行一次修剪整枝,老化的植株需施以重剪。盆栽時,可截干或嫁接矮化,并控制澆水及施用氮肥。病蟲防治藍花楹的病害較少,蟲害主要有天牛,如發(fā)現(xiàn)樹干基部有紅褐色糞屑時,可用小刀挑開樹皮皮層捕捉幼蟲;也可在成蟲發(fā)生前,在樹干基部80厘米以下涂生石灰10份、硫磺1份和食鹽的混合液,以防成蟲產(chǎn)卵。5主要價值園林觀賞觀賞、觀葉、觀花樹種,熱帶、暖亞熱帶地區(qū)廣泛栽作行道樹、遮蔭樹和風景樹。每年夏、秋兩季各開一次花,盛花期滿樹紫藍色花朵,十分雅麗清秀;特別是在熱帶,開藍花的喬木種類較罕見,所以藍花楹實為一種難得的珍奇木本花卉。經(jīng)濟用途木質(zhì)較軟,是制作木雕工藝品的好材料。[5]澳大利亞的格拉
2024-07-20 電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