珙桐種苗:葉片大,苗高20-30CM,當年生地栽苗?捎糜诩彝パb飾,園林綠化。 珙桐為落葉喬木?缮L到20-25米高,葉子廣卵形,邊緣有鋸齒。樹皮呈不規(guī)則薄片脫落。單葉互生,在短枝上簇生,葉紙質,寬卵形或近心形,先端漸尖,基部心形,邊緣粗鋸齒,葉柄長4-5厘米,花雜性,由多數雄花和一朵兩性花組成頂生頭狀花序。花序下有2片白色大苞片,紙質,橢圓狀卵形,8-15厘米,中部以下有鋸齒,核果紫綠色,花期4-5月,果熟期10月。當珙桐花開時,張張白色的苞片在綠葉中浮動,猶如千萬只白鴿棲息在樹梢枝頭,振翅欲飛。非常美觀,因此稱為“鴿子樹”。 本科植物只有一屬兩種,兩種相似,只是一種葉面有毛,另一種是光面;ㄆ嫔溃1000萬年前新生代第三紀留下的孑遺植物. 珙桐枝葉繁茂,葉大如桑,花形似鴿子展翅。白色的大苞片似鴿子的翅膀,暗紅色的頭狀花序如鴿子的頭部,綠黃色的柱頭像鴿子的嘴喙,當花盛時,似滿樹白鴿展翅欲飛,并有象征和平的含意。生長環(huán)境 珙桐喜歡生長在海拔700~1600米的深山云霧中,要求較大的空氣濕度。生長在海拔1800-2200米的山地林中,多生于空氣陰濕處,喜中性或微酸性腐殖質深厚的土壤,在干燥多風、日光直射之處生長不良,不耐瘠薄,不耐干旱。幼苗生長緩慢,喜陰濕,成年樹趨于喜光。 珙桐分布區(qū)的土壤多為山地黃壤和山地黃棕壤,pH在4.5~6.0,土層較厚,多為含有大量礫石碎片的坡積物,基巖為沙巖、板巖和頁巖。珙桐多分布在深切割的山間溪溝兩側,山坡溝谷地段,山勢非常陡峻,坡度約在30°以上。 珙桐分布在我國云貴高原北緣,橫斷山脈,秦巴山地及長江中游的中山地帶。從地貌上看,多為丘陵,中山和高山峽谷地帶。由于它們在水平及垂直分布上幅度較大,因此分布區(qū)環(huán)境條件差異較大,珙桐分布區(qū)的氣候為涼爽濕潤型,濕潮多雨,夏涼冬季較溫和,年平均氣溫8.9~15℃,1月平均氣溫0.43~3.60℃,7月平均氣溫18.4~22.5℃,年降水600~2600.9mm,大于10℃活動積溫2897.0~5153.3℃。
2019-03-10 電議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裸子植物,杉科(科拉丁名:Taxodiaceae),杉木屬(屬拉丁名:Cunninghamia)。是我國特有的速生商品材樹種,生長快,材質好,在大豐杉木基地大量人工培育。木材紋理通直,結構均勻,不翹不裂,木材容重0.39,每厘米年輪數平均3.0,晚材率22.0%,干縮系數(體積)0.386,順紋抗壓極限強度358千克/平方厘米,靜曲極限強度661千克/平方厘米,端面強度285千克/平方厘米。材質輕韌,強度適中,質量系數高。具香味,材中含有“杉腦”,能抗蟲耐腐,加工容易。廣泛用于建筑、家具、器具、造船等各方面。近年雖然小徑材市場低迷,但中、大徑材銷路仍好,今后要培養(yǎng)中大徑材杉木為主。1804年及1844年流入英國,在英國南方生長良好,視為珍貴的觀賞樹。美國、德國、荷蘭、波蘭、丹麥、日本等國植物園中均有栽培。杉木是我國分布較廣的用材樹種,東至浙江、福建沿海山地及臺灣山區(qū),西至云南東部、四川盆地西緣及安寧河流域,南自廣東中部和廣西中南部,北至秦嶺南麓、桐柏山、大別山。在這個范圍內有大面積的杉木人工純林,也與馬尾松、毛竹及其它闊葉樹種組成的混交林。杉木垂直分布的上限因風土不同而有差異,如在大別山區(qū)為海拔700m以下,福建山區(qū)1000m以下,大理2500m以下。我省主要主要分布在800以下的丘陵山地。整個杉木分布區(qū)可分為3個帶。北帶相當于植被區(qū)劃的北亞熱帶,屬杉木分布的北部邊緣;在適宜的立地條件下,20年生杉木林年平均生長量每公頃可達6.0~7.5立方米。中帶相當于中亞熱帶,其東部和中部都是杉木的中心產區(qū),如貴州東南部、湖南西南部、廣西北部、廣東北部、江西南部、福建北部、浙江南部等是歷史上杉木的著名產地,20年生的林分平均年生長量每公頃可達9~11立方米,而一些小面積豐產林,則可達15~30立方米。南帶相當于南亞熱帶,屬杉木分布的南部邊緣。這里杉木生長較差,每公頃只4~8立方米。與杉木同屬的另一個種稱臺灣杉木(C.konishii),分布于中國臺灣。杉木分布區(qū)內的年平均溫度為15~20℃,1月平均溫度1~2℃,極端較低溫度-17℃,極端較高溫度40℃,年降水量800~2000毫米。但杉木生長較適宜的氣候條件為:年平均氣溫16~19℃,極端較低氣溫-9℃以上,年平均降水量1300~1800毫米,且需分配均勻,無旱季或旱季不超過3個月。杉木較喜光,但幼時稍能耐側方蔽蔭。對土壤的要求較高,較適宜肥沃、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而嫌土壤瘠薄、板結及排水不良。產區(qū)主要土類為黃壤、紅壤在邊緣地區(qū)為黃棕壤、磚紅壤性紅壤等,以黃壤條件較好。
2019-03-10 電議連香樹為連香樹科連香樹屬。 連香樹在我國殘遺分布于暖溫帶及亞熱帶地區(qū),由于結實率低,幼苗易受暴雨、病蟲害等危害,故天然更新困難,林下幼樹極少。加之歷年來只砍伐,不種植,致使分布區(qū)逐漸縮小,成片植株更為罕見。 【分布】:山西、河南、陜西、甘肅、四川、貴州、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連香樹星散分布于皖、浙、贛、鄂、川、陜、甘、豫及晉東南地區(qū),數量不多。不耐陰,喜濕,多生于海拔400至2700米的向陽山谷、溝旁低濕地或雜木林中。中性、酸性土壤中都能生長。分布區(qū)氣候冬寒夏涼,多數地區(qū)雨水較多,濕度大。年平均溫10℃至20℃,年降水量50至2000毫米,平均相對濕度80%。冬芽3月初萌動,10月中旬后葉開始變色,11月中旬落葉。花期4至5月,果熟期9至10月。 落葉大喬木,高10—20米,少數達40米;樹皮灰色或棕灰色;小枝無毛,短枝在長枝上對生;芽鱗片褐色。葉:生短枝上的近圓形、寬卵形或心形,生長枝上的橢圓形或三角形,長4—7厘米,寬3.5—6厘米,先端圓鈍或急尖,基部心形或截形,邊緣有圓鈍鋸齒,先端具腺體,兩面無毛,下面灰綠色帶粉霜,掌狀脈7條直達邊緣;葉柄長l—2.5厘米,無毛。雄花常4朵叢生,近無梗;苞片在花期紅色,膜質,卵形;花絲長4—6毫米,花藥長3—4毫米;雌花2—6(—8)朵,叢生;花柱長1—1.5厘米,上端為柱頭面。蓇葖果2—4個,莢果狀,長10—18毫米,寬2—3毫米,褐色或黑色,微彎曲,先端漸細,有宿存花柱;果梗長4—7毫米;種子數個,扁平四角形,長2—2.5毫米(不連翅長),褐色,先端有透明翅,長3—4毫米;ㄆ4月,果期8月。 分布區(qū)的氣候特點是冬寒夏涼,多數地區(qū)雨量多,濕度大。年平均溫10--20℃,年降水量500--2000毫米,平均相對濕度80%。土壤為棕壤和紅黃壤,呈酸性,pH值5.4--6.1,有機質含量較豐富(高可達8--10%)。伴生植物的分布區(qū)的西部主要為水青岡屬各種Fagusspp.、金錢槭DipteroniasinensisOliv.、厚皮錐CastanopsischuniiCheng、耳葉椆Lithocarpusgrandifolius(D.Don)Biswas等種;在東部則為香果樹EmmenopteryshenryiOliv.、多脈青岡CyclobalanopsismultinerviusChengetT.Hong.、秀麗槭AcerelegantulumFangetP.L.Chiu等。本種耐陰性較強,幼樹須長在林下弱光處,成年樹要求一定的光照條件。深根性,抗風,耐濕,生長緩慢,結實稀少。萌蘗性強。于根基部常萌生多枝。冬芽于3月上旬萌動,下旬至4月上旬為展葉期,10月中旬以后葉開始變色,到11月中下旬落葉。花于4月中旬開放,至5月上旬為凋謝期;果實于9--10月成熟。 連香樹為第三紀孑遺植物,中國和日本的間斷分布種,對于研究第三紀植物區(qū)系起源以及中國與日本植物區(qū)系的關系,有十分重要的科研價值。2.觀賞價值:連香樹是一種古老稀有的珍貴落葉高大喬木,樹干通直,壽命長,樹姿雄偉,葉型奇特美觀。因此,是觀賞價值很高的園林綠化樹種。3.藥用價值:果與葉可作藥用。葉含焦性兒茶酚;果主治小兒驚風抽搐、肢冷。4.經濟價值:連香樹是國際上珍貴的用材樹種,木材紋理通直,結構細致,質地堅硬,呈淡褐色,可供建筑、家具、枕木、雕刻、細木工等用,也可用于造幣;樹皮與葉片含鞣質,可提制栲膠;葉與果含焦性兒茶酚,藥用可治小兒抽搐驚風、肢冷等癥;葉中所含的麥芽醇在香料工業(yè)中常被用于香味增強劑。 連樹香由于結實率低,幼苗易受暴雨、病蟲等危害,故天然更新極困難,林下幼樹極少。加之亂砍、亂伐森林,環(huán)境遭到嚴重破壞,致使連香樹分布區(qū)逐漸縮小,日益萎縮,成片植株更為罕見。如不及時保護,連香樹資源要陷入滅絕的境地。認為一方面是就地保護,加強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另一方面積極采取遷地保護。已有不少植物園引種栽培連香樹。南京中山植物園引種栽培的連香樹已獲成功,已開花結實。
2019-03-10 電議【茶樹苗批發(fā)】供應2012新品茶樹苗/優(yōu)質優(yōu)價 茶樹林屬山茶科山茶屬,為多年生常綠木本植物。一般為灌木,在熱帶地區(qū)也有喬木型茶樹高達15—30米,基部樹圍1.5米以上,樹齡可達數百年至上千年。栽培茶樹往往通過修剪來抑制縱向生長,所以樹高多在0.8—1.2米間。茶樹經濟學樹齡一般在50—60年間。茶樹的葉子呈橢圓形,邊緣有鋸齒,葉間開五瓣白花,果實扁圓,呈三角形,果實開列后露出種子。春、秋季時可采茶樹的嫩葉制茶,種子可以榨油,茶樹材質細密,其木可用于雕刻。 樹葉分類 第二級分類系統(tǒng)稱為"類"。分類性狀為葉片大小,主要以成熟葉片長度,并兼顧其寬度而定。分為特大大葉類、大葉類、中葉類和小葉類。(1)特大葉類葉長在14厘米以上,葉寬5厘米以上。(2)大葉類葉長10-14厘米,葉寬4-5厘米。(3)中葉類葉長7-10厘米,葉寬3-4厘米(4)小葉類葉長7厘米以下,葉寬3厘米以下。 茶樹苗分類第三級分類系統(tǒng)稱為"種"。這里所謂的"種",乃是指品種或品系,不同于植物分類學上的種,此處系借用習慣上的稱謂。分類性狀為發(fā)芽時期,主要以頭輪營養(yǎng)芽,即越冬營養(yǎng)芽開采期(即一芽三葉開展盛期)所需的活動積溫而定。分為早芽種、中芽種和遲芽種。根據我們在杭州對全國主要茶樹品種營養(yǎng)芽物候學的觀察結果,將第三級分類系統(tǒng)作如下劃分:①早芽種發(fā)芽期早,頭茶開采期活動積溫在400℃以下。②中芽種發(fā)芽期中等,頭茶開采期活動積溫400-500℃之間。③遲芽種發(fā)芽期遲,頭茶開采期活動積溫在500℃以上。栽培技術 溫度是茶樹苗生命活動的基本條件。它影響著茶樹的地理分布,也制約著茶樹生育速度。溫度對茶樹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空氣溫度和土壤溫度兩個方面。 氣溫主要影響地上部的生長,地溫主要影響根系的生長。但氣溫與地溫是相互關聯的。就氣溫而言,從熱帶到溫帶茶樹都能廣泛的適應。但作為生育來說,有三個基點溫度,即茶樹生長的起點溫度,適宜溫度和低限溫度。(1)生長起點溫度引起茶樹苗萌芽的平均溫度稱之謂生長的起點溫度,在生物學上稱此溫度為較低溫度。多數茶樹品種日平均氣溫需要穩(wěn)定在10℃以上,茶芽開始萌動。但也有少數品種或者由于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不同,在不到10℃時已開始萌動,如浙江的碧云,龍井43,江西婺源早芽等茶芽萌動的起點溫度是≥6℃,這類屬早芽品種,開采期可比其他品種提早。(2)較適溫度茶樹苗萌發(fā)以后,當氣溫繼續(xù)升高到14-16℃時,茶芽逐漸展開嫩葉。茶樹生長較適溫度是20-30℃之間,若在此范圍之內,則茶梢加速生長,每天平均可伸長1-2厘米以上。我國大部分茶區(qū)自清明(4月上旬)至霜降(10月下旬)以前,日平均氣溫都在20-30℃之間,正是茶樹生長較適溫時期,也是茶葉的采收季節(jié)。 在茶樹生長季節(jié)生物學有效溫度(日平均氣溫10℃以上)累積值,稱之謂有效積溫。茶樹生長適宜的有效積溫在4000℃以上。我國茶區(qū)的年有效積溫一般在4000-8000℃之間,有效積溫越多,年生長期越長。我國南北各茶區(qū)由于氣候條件的差別,茶樹生育期也就各不相同,多數茶區(qū)茶樹的全年生育期約為8-9個月,而可采期為7-8個月。(3)低限溫度我國大部分山區(qū),進入12月以后至次年2月一般平均氣溫低于10℃,茶樹苗停止萌發(fā),處于越冬休眠狀態(tài),甚至有時出現嚴重的低溫霜凍,對茶苗、幼樹或抗寒性差的品種還會受到凍害。茶樹能忍耐的絕對較低溫度,因品種、樹齡、器官、栽培管理水平、生長季節(jié)而異如當氣溫降到-2℃時,茶花大部分脫落而死亡;氣溫下降到1-2℃時萌發(fā)的茶芽也會枯焦,而茶樹的枝梢忍耐低溫的能力較強,喬木型大葉種能忍耐-5℃左右;灌木型中、小葉種能忍受低溫的能力更強一些,一般在-10℃左右,若處于大雪覆蓋,則可忍受零下15℃左右的低溫侵襲。又如,不同品種茶樹的抗寒能力固然不同,但同一品種在不同生態(tài)條件下表現也不一樣,如政和大白茶在福建能忍耐-7℃低溫,而生長在皖南茶區(qū)卻能忍受-8至℃-10℃的低溫。一般說來,低于茶樹所“忍耐”的低溫度限度時,就會產生凍害。茶樹發(fā)生凍害的程度,除與溫度高低直接有關外,與低溫持續(xù)時間、風速、凍結時間也有密切關系。據浙江氣象局在浙江嵊縣的調查,茶樹越冬期間,當氣溫降至-6℃左右,連續(xù)凍結6天,西北風風速每6-8米時,當地的茶樹品種嫩梢就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凍害;當較低溫度降至-8℃連續(xù)冰凍12天以上更會引起嚴重凍害,使茶嫩梢凍死老葉變黃。一般來說,在一定的低溫條件下,低溫和土壤凍結時間愈長,加上干燥的西北風或早春氣候轉曖后突然降溫等,都會使凍害程度加重。 溫度過低固然會使茶樹遭受凍害而損傷,溫度過高也會引起茶樹的熱害,但遇到的機會不多。如當日平均氣溫到35℃以上時,生長便會受到抑制,日極端較高氣溫到39℃,在降雨量又較少的情況下,有的茶樹叢面成葉出現灼傷焦變和嫩梢萎蔫,這種現象為茶樹熱害。通常是新梢和嫩葉比老化的枝條更容易受到這種逆境的危害。 抗寒性強的品種有祁門種、黃山種、茗洲種、柿大茶、安徽1號、安徽3號、安徽7號、皖農95、樂昌白毛茶、恩施大葉茶、鶴峰苔子茶、高芽齊、白毫早、宜興種、茴香茶、寧州2號、紫陽種、顧渚紫筍、藤茶、水古茶、龍井43、龍井長葉、碧云、苔香紫、迎霜、青峰、浙農113等。寒性較強的品種有楊樹林783、黃荊茶、波毫、福安大白茶、政和大白茶、福建水仙、本山、大葉烏龍、福云6號、福云10號、碧波茶、鋪埔白葉、五嶺紅、臨桂大葉茶、都勻毛尖、黔循601、信陽種、信陽10、宜昌大葉茶、云臺山種、藍山苦茶、江華苦茶、君山種、儲葉齊12、錫茶5、錫茶11、贛茶1號、青山大有、臺茶13號、蘋云、眉峰等。(4)病蟲害無危害防治茶樹病蟲害無危害防治,要根據病蟲害與茶樹、耕作制度、有益生物及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因地制宜地采取以農業(yè)防治為主,結合進行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的策略,將病蟲害控制在允許范圍內。 農業(yè)防治農業(yè)防治重點是控制病蟲基數,創(chuàng)造不利于病蟲發(fā)生的環(huán)境條件。 1.合理密植。一般采用單行條植法,行距1.5米,叢距0.33米,每叢3株,每畝栽苗4000株。根系帶土移栽,適當深埋,以埋沒根頸為度,舒展根系,適當壓緊,使植株生長健壯,發(fā)育良好,抗病蟲能力相應提高。 2.加強管理。一是平衡施肥,按產定量。施足基肥,以有機肥為主,少施化肥,盡量控制氮肥施用量。二是適時修剪和清園。每年都要適時修剪,剪去病蟲枝葉,清除枯死病枝;輕修剪深度為3~10厘米,中剪枝為現有樹高的一半,深修剪離地面20~30厘米,臺刈為離地面5~10厘米。將病蟲枝深埋或火燒處理,以減少輪斑病、茶枯病的越冬菌源,減少茶蚜、茶毛蟲、茶黑毒蛾的越冬蟲卵塊和茶小卷葉蛾、蚧類的殘留基數。三是中耕培土。這項措施不僅能改善土壤墑情,有利于茶樹根系生長,而且能破壞病蟲越冬場所,殺滅土壤中茶尺蠖等的越冬幼蟲,深埋枯枝落葉,減少病原基數。四是及時分批留葉采摘。這樣可以除去新枝上茶小卷葉蛾、小綠葉蟬等害蟲的低齡幼若蟲和卵塊,減輕茶枯病危害。五是誘殺害蟲。對一些有趨性的害蟲,用燈光、毒餌、色板誘殺。此法大面積應用效果更明顯。 A.生物防治這是一項對人畜安全、對茶葉和環(huán)境無污染且能降低成本的重要防治措施。 1.加強對寄生性和捕食性昆蟲的保護。在茶園周圍保留一定數量的植被,重視生物棲息地的保護,保護好赤眼蜂、茶園蜘蛛、紅點唇瓢蟲等害蟲天敵。 2.利用昆蟲激素等生物代謝產物治蟲。例如,對茶小卷葉蛾發(fā)生危害的茶園,可連片采用性引誘劑誘殺成蟲。生產實踐中還可利用有益生物的代謝產物來防治病蟲害。
2019-03-10 電議桂花屬木犀科、木犀屬植物。原產我國西南、華南及華東地區(qū),現四川、陜西、云南、貴州、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浙江等地有野生資源。中國的栽培歷史達2500年以上,《山海經·南山經》就提到的招搖之山多桂。桂花在日本、印度均有栽培,自1771年我國桂花經廣州、印度傳入英國,之后便迅速擴展,現今歐美許多國家以及東南亞各國都普遍栽培,成為重要的香花植物。產區(qū)分布 桂花原產我國西南喜馬拉雅山東段,印度,尼泊爾,柬埔寨也有分布。中國西南部、四川、陜西(南部)、云南、廣西、廣東、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地,均有野生桂花生長,現廣泛栽種于淮河流域及以南地區(qū),其適生區(qū)北可抵黃河下游,南可至兩廣、海南。在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極為常見。 桂花樹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耐高溫而不甚耐寒,為亞熱帶樹種。桂花葉茂而常綠,樹齡長久,秋季開花,芳香四溢,是我國特產的觀賞花木和芳香樹。我國桂花集中布和栽培的地區(qū),主要是嶺南以北至秦嶺、淮河以南的廣大熱帶和北亞熱帶地區(qū),大致相當于北緯24°~33°。該地區(qū)水熱條件好,降水量適宜,土壤多為黃棕壤或黃褐土,植被則以亞熱帶闊葉林類型為主。在上述條件的孕育和影響下,桂花生長良好,并形成了湖北咸寧、湖南桃源、江蘇蘇州、廣西桂林、浙江杭州和四川成都幾大全國有名的桂花商品生產基地。 桂花對土壤的要求不太嚴,除堿性土和低洼地或過于粘重、排水不暢的土壤外,一般均可生長,但以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質壤土更加適宜。桂花終年常綠,枝繁葉茂,秋季開花,芳香四溢,可謂"獨占三秋壓群芳"。在園林中應用普遍,常作園景樹,有孤植、對植,也有成叢成林栽種。在我國古典園林中,桂花常與建筑物,山、石在一起,以叢生灌木型的植株植于亭、臺、樓、閣附近。舊式庭園常用對植,古稱"雙桂當庭"或"雙桂留芳"。在住宅四旁或窗前栽植桂花樹,能收到:"金風送香"的效果。桂花對有害氣體二氧化硫、氟化氫有一定的抗性,也是工礦區(qū)的一種綠化的好花木。桂花樹是制作高檔家具和雕刻的優(yōu)質材料。桂花樹堅實如犀,材質細密,紋理美觀,有光澤,不破裂,不變形,以其制成的家具及雕刻的木器經久耐用,且長久散發(fā)桂花清香。桂花茶有清香提神功效。桂花經沸水稍燙后撈起晾干,用白糖潰起來,密封于瓶里,以保持顏色和香氣,可作為食品香料。還可以壓縮于瓶中作桂花糕。品種習性桂花適應于亞熱帶氣候廣大地區(qū)。性喜溫暖,濕潤。種植地區(qū)平均氣溫14~28℃,7月平均氣溫24~28℃,1月平均氣溫0℃以上,能耐較低氣溫-10℃,溫較適生長氣是15~29℃。濕度對桂花生長發(fā)育極為重要,若遇到干旱會影響開花,強日照和蔭蔽對其生長不利,一般要求每天6~8小時光照。 桂花有的結果,有的不結果。一般第二年4—12月核果成熟,用其播種,一般要5—15年才開花。無性繁殖用枝條扦插、嫁接、壓條可以當年開花。宋代記載:“月待圓時花正好,花將殘后月還虧,須知天上人間物,同稟清秋在一時”,指出其開花的基本規(guī)律:即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月圓時,桂花盛開,半個月后花凋榭了,月亮也虧缺了。 桂花喜溫暖,抗逆性強,既耐高溫,也較耐寒。因此在我國秦嶺、淮河以南的地區(qū)均可露地越冬。 桂花較喜陽光,亦能耐陰,在全光照下其枝葉生長茂盛,開花繁密,在陰處生長枝葉稀疏、花稀少。若在北方室內盆栽尤需注意有充足光照,以利于生長和花芽的形成。 桂花性好濕潤,切忌積水,但也有一定的耐干旱能力。 桂花對土壤的要求不太嚴,除堿性土和低洼地或過于粘重、排水不暢的土壤外,一般均可生長,但以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質壤土較為適宜。 桂花對氯氣、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都有一定的吸收性,還有較強的吸滯粉塵的能力,常被用于城市及工礦區(qū)綠化。 品種桂花樹經過長時間的自然生長和人工培育的干擾,現在已經演化出很多的桂花樹品種,經過我國植物學家的廣泛調查與研究,大致將桂花樹分為四個品種,即丹桂,金桂,銀桂和四季桂。其中丹桂,金桂和銀桂都是秋季開花又可以統(tǒng)稱為八月桂。 丹桂---硬葉丹桂敗育丹桂朱砂桂狀元紅堰紅桂滿條紅 丹桂花朵顏色橙黃,氣味濃郁,葉片厚,色深。一般秋季開花且花色很深,主要以橙黃、橙紅和朱紅色為主。丹桂分為滿條紅,堰紅桂,狀元紅,朱砂桂,敗育丹桂和硬葉丹桂。 金桂---金桂球桂金球桂速生金桂狹葉金桂柳葉蘇桂金秋早 金桂花朵為金黃色,且氣味較丹桂要淡一些,葉片較厚。金桂秋季開花,花色主要以黃色為主(檸檬黃與金黃色)。其中金桂又分為球桂,金球桂,狹葉金桂,柳葉蘇桂和金秋早桂等眾多品種。 銀桂--九龍桂早晚銀桂白潔籽銀桂長葉早銀桂柳葉銀桂玉玲瓏 銀桂花朵顏色較白,稍帶微黃,葉片比其他桂樹較薄,花香與金桂差不多不是很濃郁。銀桂開花與秋季,花色以白色為主,呈純白,乳白和黃白色,極個別特殊的會呈淡黃色。銀桂分為玉玲瓏,柳葉銀桂,長葉早銀桂,籽銀桂,白潔,早銀桂,晚銀桂和九龍桂等等。 四季桂---天香臺閣日香桂佛頂珠四季桂月月桂四季桂,也有很多人將四季桂稱為月月桂;ǘ漕伾园祝虻S,香氣較淡,且葉片比較薄。與其他品種較大的差別就是它四季都會開花,但是花香也是眾多桂花中較淡的,幾乎聞不到花香味。四季桂分為月月桂,四季桂,佛頂珠,日香桂和天香臺桂。
2019-03-10 電議桂花品種介紹 桂花由于久經人工栽培,自然雜交和人工選擇,形成了豐富多樣的栽培品種。近年來,全國各主要城市對桂花資源及品種進行了廣泛調查,實地記錄桂花開花性狀,對各種類型桂花的性狀進行分析、比較,選擇出較為穩(wěn)定的遺傳性狀,并考慮傳統(tǒng)分類的方法和園林生產上的應用,鑒定整理出桂花的四個品種群。 四季桂品種群:四季開花,有“月月桂”、“日香桂”、“大葉佛頂珠”、“齒葉四季桂”等品種。 銀桂品種群:秋季開花,花色純白、乳白、黃白色,有“籽銀桂”(結籽),“九龍桂”、“早銀桂”、“晚銀桂”、“白潔”等品種。 金桂品種群:秋季開花,花檸檬黃淡至金黃色,有“大花金桂”、“大葉黃”、“潢川金桂”、“晚金桂”、“圓葉金桂”等品種。 丹桂品種群:秋季開花,花色較深,橙黃、橙紅至朱紅色,有“大花丹桂”、“齒丹桂”、“朱砂丹桂”、“寬葉紅”等品種。 各品種群中都有一些值得推廣應用的品種,例如:四季桂品種群中的“日香桂”、“大葉佛頂珠”,均是小灌木,高0.5—1.5米。“日香桂”花淡黃色,同一枝條各節(jié)先后開花,幾乎日日有花,故得名。現四川蒼溪有大量母株。“大葉佛頂珠”花乳白至純白色,花序密集,頂生花序獨特,花期自春到秋連續(xù)不斷。它們觀賞價值很高,既可盆栽入室,也可露地大片栽植。
2019-03-10 電議簡介茶樹屬山茶科山茶屬,為多年生常綠木本植物。一般為灌木,在熱帶地區(qū)也有喬木型茶樹高達15—30米,基部樹圍1.5米以上,樹齡可達數百年至上千年。栽培茶樹往往通過修剪來抑制縱向生長,所以樹高多在0.8—1.2米間。茶樹經濟學樹齡一般在50—60年間。茶樹的葉子呈橢圓形,邊緣有鋸齒,葉間開五瓣白花,果實扁圓,呈三角形,果實開列后露出種子。春、秋季時可采茶樹的嫩葉制茶,種子可以榨油,茶樹材質細密,其木可用于雕刻。有許多茶樹的變種用于生產茶葉,主要有印度阿薩姆,中國,柬埔寨幾種。我國是世界上較早種茶、制茶、飲茶的國家,茶樹的栽培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在云南普洱縣有棵“茶樹王”,高13米,樹冠32米,已有1700年的歷史,是現存較古老的茶樹。唐朝陸羽所著的《茶經》是世界第一部關于茶的科學專著,他被人們稱為世界第一位茶葉專家。分類茶樹是多年生常綠木本植物,按樹干來分,有喬木型、半喬木型和灌木型三種類型。喬木型茶樹:形高大,主干明顯、粗大,枝部位高,多為野生古茶樹。云南是普洱茶的發(fā)源地和原產地,在云南發(fā)現的野生古茶樹,樹高10米以上,主干直徑需二人合抱。半喬木形茶樹:有明顯的主干,主干和分枝容易分別,但分枝部位離地面較近,如云南大葉種茶樹。灌木型茶樹:主干矮小,分枝稠密,主干與分枝不易分清,我國栽培的茶樹多屬此類。茶樹的氣味為新鮮的氣味,清中帶辣,明顯的消毒氣味,因分子極輕故前味強勁,其中的主成分「胺樹酚」能溶解黏液,幫助茶樹的消毒滲透力,對呼吸道的感染更具效力,但也是刺鼻氣味的原因之一。茶樹精油色透明,黏度極低,若滴于物體表面可在24小時內揮發(fā),且不留任何痕跡。對一般皮膚均無刺激,但如皮膚上有使用藥物、過度使用化妝品與清潔劑導致皮膚的脆弱,這時若使用100%純度的茶樹,可能會造成皮膚的敏感。茶樹雖無毒,但絕對不建議將純茶樹精油內服,茶樹的效果也是屬于外在而非內用,內服并無好處。需注意事項:茶樹屬無毒性之植物精油,除以上特性描述外,并無對孕婦、兒童有不適的已知案例,不過因為其分子小揮發(fā)性高,如用于臉部,請注意不要與眼睛部位過近,引起眼部不適。習性土壤:一般是土層厚達1米以上不含石灰石,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有機質含量1%-2%以上,通氣性、透水性或蓄水性能好。酸堿度PH值4.5~6.5為宜。 雨量:雨量平均,且年雨量在1500公厘以上。不足和過多都有影響。陽光:光照是茶樹生存的首要條件,不能太強也不能太弱,對紫外線有特殊嗜好,因而高山出好茶。溫度:一是氣溫,二是地溫,氣溫日平均需10度;較低不能低于-10度。年平均溫度在攝氏十八度~二十五度。地形:地形條件主要有海拔、坡地、坡向等。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和濕度都有明顯的變化,在一定高度的山區(qū),雨量充沛,云霧多,空氣濕度大,漫射光強,這對茶樹生育有利,但也不是愈高愈好,在1000米以上,會有凍害。一般選擇偏南坡為好。坡度不宜太大,一般要求30度以下。繁殖茶樹的繁殖近來多采用扦插育苗法,過去的壓條法因繁殖速度過慢,現已很少人使用。采收 茶樹種植后約三年起可少量采收,十年后達盛產期,三十年后即開始老化,此時可從基部砍掉,讓茶樹重新生長,再到老化后就須挖掉重種。優(yōu)種適制綠茶品種有:特早芽種有元宵綠;早芽種有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九龍大白茶、福云595等品種。適制烏龍茶品種:早芽種有黃旦、茗科一號、丹桂等品種;中芽種有鐵觀音、佛手、白芽奇蘭等品種,遲芽種有肉桂、本山、杏仁等品種。綠烏兼制品種有:黃旦、黃奇、梅占等品種。栽培溫度是茶樹生命活動的基本條件。它影響著茶樹的地理分布,也制約著茶樹生育速度。溫度對茶樹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空氣溫度和土壤溫度兩個方面。氣溫主要影響地上部的生長,地溫主要影響根系的生長。但氣溫與地溫是相互關聯的。就氣溫而言,從熱帶到溫帶茶樹都能廣泛的適應。但作為生育來說,有三個基點溫度,即茶樹生長的起點溫度,適宜溫度和低限溫度。(1)生長起點溫度引起茶樹萌芽的平均溫度稱之謂生長的起點溫度,在生物學上稱此溫度為較低溫度。多數茶樹品種日平均氣溫需要穩(wěn)定在10℃以上,茶芽開始萌動。但也有少數品種或者由于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不同,在不到10℃時已開始萌動,如浙江的碧云,龍井43,江西婺源早芽等茶芽萌動的起點溫度是≥6℃,這類屬早芽品種,開采期可比其他品種提早。(2)較適溫度茶芽萌發(fā)以后,當氣溫繼續(xù)升高到14-16℃時,茶芽逐漸展開嫩葉。茶樹生長較適溫度是20-30℃之間,若在此范圍之內,則茶梢加速生長,每天平均可伸長1-2厘米以上。我國大部分茶區(qū)自清明(4月上旬)至霜降(10月下旬)以前,日平均氣溫都在20-30℃之間,正是茶樹生長較適溫時期,也是茶葉的采收季節(jié)。在茶樹生長季節(jié)生物學有效溫度(日平均氣溫10℃以上)累積值,稱之謂有效積溫。茶樹生長適宜的有效積溫在4000℃以上。我國茶區(qū)的年有效積溫一般在4000-8000℃之間,有效積溫越多,年生長期越長。我國南北各茶區(qū)由于氣候條件的差別,茶樹生育期也就各不相同,多數茶區(qū)茶樹的全年生育期約為8-9個月,而可采期為7-8個月。(3)低限溫度我國大部分山區(qū),進入12月以后至次年2月一般平均氣溫低于10℃,茶芽停止萌發(fā),處于越冬休眠狀態(tài),甚至有時出現嚴重的低溫霜凍,對茶苗、幼樹或抗寒性差的品種還會受到凍害。茶樹能忍耐的絕對較低溫度,因品種、樹齡、器官、栽培管理水平、生長季節(jié)而異如當氣溫降到-2℃時,茶花大部分脫落而死亡;氣溫下降到1-2℃時萌發(fā)的茶芽也會枯焦,而茶樹的枝梢忍耐低溫的能力較強,喬木型大葉種能忍耐-5℃左右;灌木型中、小葉種能忍受低溫的能力更強一些,一般在-10℃左右,若處于大雪覆蓋,則可忍受零下15℃左右的低溫侵襲。又如,不同品種茶樹的抗寒能力固然不同,但同一品種在不同生態(tài)條件下表現也不一樣,如政和大白茶在福建能忍耐-7℃低溫,而生長在皖南茶區(qū)卻能忍受-8至℃-10℃的低溫。一般說來,低于茶樹所“忍耐”的低溫度限度時,就會產生凍害。茶樹發(fā)生凍害的程度,除與溫度高低直接有關外,與低溫持續(xù)時間、風速、凍結時間也有密切關系。據浙江氣象局在浙江嵊縣的調查,茶樹越冬期間,當氣溫降至-6℃左右,連續(xù)凍結6天,西北風風速每6-8米時,當地的茶樹品種嫩梢就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凍害;當較低溫度降至-8℃連續(xù)冰凍12天以上更會引起嚴重凍害,使茶嫩梢凍死老葉變黃。一般來說,在一定的低溫條件下,低溫和土壤凍結時間愈長,加上干燥的西北風或早春氣候轉曖后突然降溫等,都會使凍害程度加重。溫度過低固然會使茶樹遭受凍害而損傷,溫度過高也會引起茶樹的熱害,但遇到的機會不多。如當日平均氣溫到35℃以上時,生長便會受到抑制,日極端較高氣溫到39℃,在降雨量又較少的情況下,有的茶樹叢面成葉出現灼傷焦變和嫩梢萎蔫,這種現象為茶樹熱害。通常是新梢和嫩葉比老化的枝條更容易受到這種逆境的危害。防治茶樹病蟲害無危害防治,要根據病蟲害與茶樹、耕作制度、有益生物及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因地制宜地采取以農業(yè)防治為主,結合進行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的策略,將病蟲害控制在允許范圍內。農業(yè)防治農業(yè)防治重點是控制病蟲基數,創(chuàng)造不利于病蟲發(fā)生的環(huán)境條件。1.合理密植。一般采用單行條植法,行距15米,叢距0.33米,每叢3株,每畝栽苗4000株。根系帶土移栽,適當深埋,以埋沒根頸為度,舒展根系,適當壓緊,使植株生長健壯,發(fā)育良好,抗病蟲能力相應提高。 2.加強管理。一是平衡施肥,按產定量。施足基肥,以有機肥為主,少施化肥,盡量控制氮肥施用量。二是適時修剪和清園。每年都要適時修剪,剪去病蟲枝葉,清除枯死病枝;輕修剪深度為3~5厘米,深修剪10~15厘米,臺刈為離地面40厘米。將病蟲枝深埋或火燒處理,以減少輪斑病、茶枯病的越冬菌源,減少茶蚜、茶毛蟲、茶黑毒蛾的越冬蟲卵塊和茶小卷葉蛾、蚧類的殘留基數。三是中耕培土。這項措施不僅能改善土壤墑情,有利于茶樹根系生長,而且能破壞病蟲越冬場所,殺滅土壤中茶尺蠖等的越冬幼蟲,深埋枯枝落葉,減少病原基數。四是及時分批留葉采摘。這樣可以除去新枝上茶小卷葉蛾、小綠葉蟬等害蟲的低齡幼若蟲和卵塊,減輕茶枯病危害。五是誘殺害蟲。對一些有趨性的害蟲,用燈光、毒餌、色板誘殺。此法大面積應用效果更明顯。A.生物防治這是一項對人畜安全、對茶葉和環(huán)境無污染且能降低成本的重要防治措施。1.加強對寄生性和捕食性昆蟲的保護。在茶園周圍保留一定數量的植被,重視生物棲息地的保護,保護好赤眼蜂、茶園蜘蛛、紅點唇瓢蟲等害蟲天敵。2.利用昆蟲激素等生物代謝產物治蟲。例如,對茶小卷葉蛾發(fā)生危害的茶園,可連片采用性引誘劑誘殺成蟲。生產實踐中還可利用有益生物的代謝產物來防治病蟲害。B.化學防治嚴格按防治指標用藥,不能見蟲見病就急于用藥。對蟲口密度、病情指數超過防治指標的茶園,如茶跗線螨被害芽占5%或螨卵芽占20%,茶毛蟲每畝7000~9000頭,茶小綠葉蟬百葉蟲量10~15頭時,根據國家無危害茶的生產標準,安全合理使用藥劑防治。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的農藥,如甲胺磷、甲基對硫磷,氰戊菊酯、三氯殺螨醇等。用藥時,應選準農藥品種,注意使用方法、濃度及安全間隔期。如用Bt制劑300~500倍液防治茶毛蟲、茶尺蠖、茶黑毒蛾和茶小卷葉蛾,安全間隔期3~5天;用0.2%苦參堿水劑1000~1500倍液,防治茶毛蟲、茶黑毒蛾、茶小卷葉蛾,安全間隔期5天;辛硫磷安全間隔期10天。注意輪換用藥。
2019-03-10 電議銀杏樹又名白果樹,古又稱鴨腳樹或公孫樹,有“植物活化石”之稱。落葉大喬木,高達40米,胸徑可達4米,幼樹樹皮近平滑,淺灰色,大樹之皮灰褐色,不規(guī)則縱裂,有長枝與生長緩慢的距狀短枝,葉有長柄心形,雌雄異株。它是世界上十分珍貴的樹種之一,是古代銀杏類植物在地球上存活的唯一品種。適于生長在水熱條件比交優(yōu)越的亞熱帶季風區(qū)。銀杏樹-簡介 銀杏——世界上較古老的樹種之一。銀杏樹又名白果樹,古又稱鴨腳樹或公孫樹。它是世界上十分珍貴的樹種之一,是古代銀杏類植物在地球上存活的唯一品種,因此植物學家們把它看做是植物界的“活化石”,并與雪松、南洋杉、金錢松一起,被稱為世界四大園林樹木。中國園藝學家們也常常把銀杏與牡丹、蘭花相提并論,譽為"園林三寶",并把它尊崇為國樹。銀杏樹為高大落葉喬木,軀干挺拔,樹形優(yōu)美,抗病害力強、耐污染力高,壽齡綿長,幾達數千年。它以其蒼勁的體魄,獨特的性格,清奇的風骨,較高的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而受到世人的鐘愛和青睞。唐代著名詩人王維曾作詩詠曰:“銀杏栽為梁,香茅結為宇,不知棟里云,去做人間雨”。宋代大詩詞家蘇東坡有詩贊曰:“四壁峰山,滿目清秀如畫。一樹擎天,圈圈點點文章”。銀杏樹不僅以其俊美挺拔、葉片玲瓏奇特而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而且她適應性強,藥用功效大,經濟價值亦非?捎^。銀杏樹的果實--白果,品味甘美,醫(yī)食俱佳。經過加工之后,可以制成色澤鮮艷,氣味濃郁,香甜可口的各種風味飲料和老幼皆宜的保健食品。銀杏的根、葉、皮也含多種藥物成份,臨床應用價值較高。據研究,銀杏類起源于石炭紀(3.45億年)、銀杏目起源于二疊紀2.5億年以前,銀杏樹則起源于1.9億年前的侏羅紀早期,F存的銀杏其歷史可追溯到7000萬年以前的古新世(第三紀早期)。到了白堊紀后期及新生代第三紀銀杏逐漸由盛變衰,第四紀冰川之后,在中歐及北美等地的銀杏全部滅絕,只在我國保存一種。銀杏的價值不僅在于它能跨越“有史時期”而生存下來,更重要的是它能在這漫長的“地質時期”保持該物種的遺傳穩(wěn)定銀杏樹-形態(tài)特征 落葉大喬木,高達40米,胸徑可達4米,幼樹樹皮近平滑,淺灰色,大樹之皮灰褐色,不規(guī)則縱裂,有長枝與生長緩慢的距狀短枝。葉互生,在長枝上輻射狀散生,在短枝上3一5枚成簇生狀,有細長的葉柄,扇形,兩面淡綠色,在寬闊的頂緣多少具缺刻或2裂,寬5-8(一15)厘米,具多數叉狀并歹帕細脈。雌雄異株,稀同株,球花單生于短枝的葉腋;雄球花成葇荑花序狀,雄蕊多數,各有2花藥;雌球花有長梗,梗端常分兩叉(稀3一5叉),叉端生1具有盤狀珠托的胚珠,常1個胚珠發(fā)育成發(fā)育種子。種子核果狀,具長梗,下垂,橢圓形、長圓狀倒卵形、卵圓形或近球形,長2.5一3.5厘米,直徑1.5一2厘米;假種皮肉質,被白粉,成熟時淡黃色或橙黃色;種皮骨質,白色,常具2(稀3)縱棱;內種皮膜質,淡紅褐色。銀杏樹-生活習性 野生狀態(tài)的銀杏分布于亞熱帶季風區(qū),水熱條件比較優(yōu)越。年平均溫15℃,極端較低溫可達-10.6℃,年降水量1500--1800毫米,全年霧日可達248天。土壤為黃壤或黃棕壤,pH值5--6。伴生植物主要有柳杉CryptomeriafortuneiHooibrenkexOttoetDietr.、金錢松Pseudolarixkaempferi(Lindl.)Gord.、榧樹TorreyagrandisFort.exLindl.、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藍果樹NyssasinensisOliv.、楓香LiquidambarformosanaHance.、天目木姜子LitseaauriculataChienetCheng、香果樹EmmenopteryshenryiOliv.、響葉楊PopulusadenopodaMaxim.、交讓木DaphniphylklummacropodumMiq.、毛竹PhyllostachysMazelexH.deLehaie等。銀杏壽命長,我國有3000年以上的古樹。初期生長較慢,蒙蘗性強。雌株一般20年左右開始結實,500年生的大樹仍能正常結實。一般3月下旬至4月上旬萌動展葉,4月上旬至中旬開花,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種子成熟,10月下旬至11月落葉。 適于生長在水熱條件比交優(yōu)越的亞熱帶季風區(qū)。土壤為黃壤或黃棕壤,pH值5~6。一般4月上旬至中旬開花,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種子成熟,10月下旬至11月落葉。壽命長,中國有樹齡3000年以上的古樹,雌株一般20年左右開始結實,500年生的大樹仍能正常結實。 銀杏樹的主要分布在山東,江蘇,四川,河北,湖北,河南等地。全國較大的銀杏培育基地是山東省郯城縣。銀杏樹-保護價值 銀杏為銀杏科唯一生存的種類,是著名的活化石植物,又是珍貴的用材和干果樹種,由于具有許多原始性狀,對研究裸子植物系統(tǒng)發(fā)育、古植物區(qū)系、古地理及第四紀冰川氣候有重要價值。葉形奇特而古雅,是優(yōu)美的庭園觀賞樹。對煙塵和二氧化硫有特殊的抵抗能力,為優(yōu)良的抗污染樹種。種子作干果。葉、種子還可作藥用。
2019-03-10 電議白玉蘭是玉蘭花中開白色花的品種。又名木蘭、玉蘭等。木蘭科落葉喬木,樹高一般2—5米或高可達15米。花白色,大型、芳香,先葉開放,花期10天左右。中國著名的花木,北方早春重要的觀花樹木,上海市市花,有2500年左右的栽培歷史,為庭園中名貴的觀賞樹。原產中國中部各省,現北京及黃河流域以南均有栽培。古時多在亭、臺、樓、閣前栽植,F多見于園林、廠礦中孤植,散植,或于道路兩側作行道樹。北方也有作樁景盆栽,F世界各地均已引種栽培。 白玉蘭,為木蘭科落葉喬木,樹身偉岸,枝條稀疏粗壯。隆冬孕蕾,皆著于枝端,早春開花,花大微碧色白。千枝萬蕊,瑩潔清麗,芳香宜人,向人間傳遞著春天的信息。其孤身亭亭玉立,群居則玉圃瓊林。不只姿色秀麗,情操高雅,而且抗煙塵吸硫力強,蚊蠅不敢接近。白玉蘭是落葉喬木,高達25米,徑粗可達200厘米,樹冠幼時狹卵形,成熟大樹則呈寬卵形或松散廣卵形。實生起源的大樹常主干明顯,樹體壯實,雄奇?zhèn)グ,生長勢壯,節(jié)長枝疏,然花量稍稀。嫁接種往往呈多干狀或主干低分枝狀特征,節(jié)短枝密,樹體較小巧,但花團錦簇,遠觀潔白無瑕,妖嬈萬分。故不同起源之白玉蘭園林應用中情趣各異,在小型或封閉式的園林中,孤植或小片叢植,宜用嫁接種,以體現古雅之趣;而風景游覽區(qū)則宜選用實生種,以表現粗獷純樸的風格。
2019-03-10 電議園林綠化樹苗聯系電話15807201003 水青樹,稀有種。水青樹科落葉喬木,第三紀古老孑遺珍稀植物,生長在海拔1600-2200米的溝谷或山坡闊葉林中。分布于中國的陜西、甘肅、湖北、四川、貴州、云南等省及印度的北部、緬甸北部、尼泊爾和不丹。水青樹的木材無導管,對研究中國古代植物區(qū)系的演化、被子植物系統(tǒng)和起源具有重要科學價值。 落葉喬木,高可達40m,胸徑達1.5m,全株無毛;樹皮灰褐色灰棕色而略帶紅色,老時片狀脫落;長枝頂生,細長而下垂,幼時暗紅褐色;短枝側生,距狀,基部有疊生環(huán)狀的葉痕和芽鱗痕。葉紙質、卵狀心形、寬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7—10(15)cm,寬4—8(11)cm,先端漸尖,基部心形,邊緣具細鋸齒,齒端具腺點,兩面無毛,背面略被白霜,基出掌狀脈5—7,近邊緣形成不明顯的網絡;葉柄長2—3cm。穗狀花序多花,下垂,長10—15cm,著生于短枝頂端,與葉對生或互生;花小,黃綠色,直徑1—2mm,無梗,常4朵成一簇;花被片4,卵圓形,長1—1.5mm,覆瓦狀排列;雄蕊與花被片對生,長約為其的2倍;花藥卵珠形,縱殘裂;心皮4枚,沿腹縫合生,通常有胚珠4枚生于腹縫線上,成側膜胎座狀;花柱4,直立,后因子房偏向一側生長而變?yōu)閭壬,果時變?yōu)榛。蓇葖果長橢圓形,長3—5mm,棕色,沿背縫開裂。種子4—6,條形,長2—3mm,具有油質的胚乳及細小的胚;ㄆ6—7月,果期(8)9—10月。 產地氣候溫涼,多雨,霧期長,濕度大,年平均溫7.2-17.5℃,年降水量1000-1800毫米,相對濕度85%左右。土壤為酸性或中性山地黃壤或黃棕壤,PH值4.5-5.5。水青樹為深根性、喜光的陽性樹種,幼齡期稍耐蔭蔽。喜生于土層深厚、疏松、潮濕、腐殖質豐富、排好良好的山谷與山腹地帶,在陡坡、深谷的懸?guī)r上也能生長。零星散生于常綠、落葉闊葉林內或林緣。 水青樹分布于陜西南部太白山、佛坪、戶縣、周至、眉縣、鳳縣、南鄭、山陽,甘肅東南部天水、舟曲、武都、宕昌、北川、汶川、理縣、寶興、天全、洪雅、瀘定、峨眉、漢源、峨邊、南川、屏山、馬邊、越西、美姑、雷波、金陽、碧江、中甸、貢山、德欽、鎮(zhèn)雄、永善、大關,貴州印江、江口、綏陽、凱里、雷山、畢節(jié)、威寧、納維,湖南城步、新寧、東安、張家界、桑植、石六、湖北長陽、利川、宜恩、恩施、五峰、房縣、鶴峰、巴東、宜昌、神農架、興山,河南西部南召、西峽、漸川海拔1100-3500米地帶。尼泊爾和緬甸北部也有分布。 該物種已被列為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準)。
2019-03-10 電議